新闻中心
近日,气温持续偏低,连续出现大雾阴霾天气,在严重影响人们出行的同时,对广大群众健康无形中造成了威胁。寒冷多雾天气,身体免疫力下降,成为病毒性传染疾病高发时期。虽说大雾消退多日,但留下的“后遗症”却不少。来院就诊心血管、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也比往常大幅增加。对此,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科室,向专家了解情况,就如何科学防病治病请专家支招。
呼吸内科:记者在呼吸内科看到,前来就诊的病人明显增多。“这几天总感觉嗓子痒痒的,呼吸不顺畅,一到室外就咳嗽不止。”正在就医的患者告诉记者。
医生介绍,大雾天气湿气重,且雾气中灰霾、病菌等物质较多,吸入后容易诱发气道的过敏反应。特别是那些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,如哮喘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,容易使哮喘发作,呼吸困难加重。同时,大雾天气也可导致呼吸疾病、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传播。
医生建议尽量减少外出,有雾时不要开窗,防止“毒气”进入居室。有晨练习惯的人,晨练的时间最好延迟到雾气消散后,那时空气质量会好一些。非要外出时,可以选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。
心血管内科:记者在心血管内科看到,因大雾天气诱发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肌梗塞的老年人也是猛增,两个心血管病房住满了患者。
专家介绍,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,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,导致心血管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溢血,可能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等,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。另外,浓雾天气压比较低,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,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。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,一些高血压、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,血管热胀冷缩,也可使血压升高,导致中风、心肌梗死的发生。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,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不要剧烈运动。
儿科:在儿科病房,正陪着孩子输液的家长一脸疲惫,而身边的宝贝也是小脸通红、咳嗽不断。冬季本来就是儿童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,随着气温骤降,儿科患病人数也是持续增加,而近几天的雾霾天气,使得患儿人数再度大幅上升。
医生介绍说,雾霾天气使得流感病毒的浓度升高,造成婴幼儿的患病几率大幅增加,而且患儿分布于各年龄段。虽说大雾容易散,但‘后遗症’难消。目前患儿大多以呼吸道感染、肺炎为主,时至今日,许多家长都是跟着小宝宝看病、打针、吃药,把一家人折腾的够呛。
专家提醒,如果宝宝咳嗽频繁,夜间哭闹、喘憋,不能入睡,可能就是喘性肺炎,如果不及时治疗,会出现心脏衰竭等症状,甚至有生命危险;小儿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,近期有流行趋势,3到7岁和学龄期儿童多见,如果出现反复发烧咳嗽,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、头孢等无效的情况,希望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血液检查,明确诊断病因,及时治疗,以免延误治疗。
医生建议:提高免疫力是根本。
如何应对大雾带来的健康危害?
为了防止雾害,首先应做到大雾天戴好口罩再出门,防止毒雾由口鼻侵入肺部,有晨练习惯的人,应停止户外活动。因为每天6点到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,相对而言,晚间的空气较为清洁,有晨练习惯的群众不妨把锻炼放在晚间。
做好个人卫生。雾气看似温和,里面却含有各种酸、碱、盐、胺、酚、尘埃、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,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。
大雾天气尤其要重视居室卫生,及时打扫房间卫生,清理卫生死角,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。
调节情绪、饮食清淡。由于雾天日照少、光线弱、气压低,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、情绪低落的现象。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,避免过度劳累,多饮水,注意饮食清淡,少食刺激性食物,多吃些豆腐、牛奶等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