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我院党委书记任鹏在滨州市“改善医疗服务,增进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”新闻发布会上全面介绍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工作



    8月16日,在第二个“中国医师节”到来之际,滨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改善医疗服务,增进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”新闻发布会。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孙景华,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任鹏等卫生健康系统相关领导同志,向大家介绍了滨州市改善医疗服务的有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的提问。


    任鹏在介绍中说,滨州市中心医院坐落在孙子故里惠民县,2007年与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合署后,传承百年医魂,继承红色基因,为民情怀与文化底蕴更加深厚。尤其近年来,医院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为导向,相继推出了多项举措,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。一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,打造精品特色专科。2018年底,市中心医院肿瘤科顺利通过“山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”复评,“滨州市癌症中心”“山东省肿瘤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”“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工作室”同时落户我院;癌症早诊早筛项目持续推进,PET-CT技术的应用使肿瘤治疗更加规范,知名度和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。推行MDT诊疗模式,提高疑难重症患者诊治水平。今年上半年组织会诊135次,促进了学科间的合作,使肿瘤患者得到规范的个体化治疗;骨脊柱外科承担了两项国家级研究课题,骨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全省领先,开展了15年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填补了全市空白;结核科担负着全市结核病的预防、治疗和科研任务,科室积极参与医院推行的学科带头人和主要技术骨干“再提升工程”,与北京胸科医院、上海肺科医院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关系,及时掌握国内外结核病诊疗的先进技术,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科学、系统、完善的结核病诊治方法。二是党团融合,创新志愿服务,将医疗行为由院内下沉到基层。医院打造了两支志愿者服务队伍,分别是共产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和健康使者青年志愿服务队,两支队伍齐头并进,各自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以不同形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在院内,志愿服务者采取走动巡查式服务,主动发现、主动作为,发现焦虑点、迷茫脸、无陪同老人等,及时上前跟进,主动询问需求,帮助解决实际问题,让患者不再“找不到北”。在院外,针对某些慢性病、常见病、多发病,主动将医疗关口前移,由原来患者上门求医,改为医生主动走出医院到群众家门口送医,并由原来的填鸭式健康宣教,改为体检型健康促进。近3年来,我院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到周边县区村镇开展义诊活动300余次,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。比如内分泌科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不规范,对疾病不重视等,自行设计了糖尿病“四位一体”管理模式,将门诊-病房-家庭-社区形成闭环管理。该模式实施以来,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筛选率、知识知晓率、健康饮食依从性、自我监测率及满意度均有大幅度提升。三是感动服务彰显人文情怀,用心关爱赢得患者满意。为更好地落实医保政策,降低病人就医负担,医院自行设计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医保管理方法,使目录内药品一直控制在医保98.5%、农合87%以上,远高于省市考核指标。近期,《健康报》以“住院次均费用全市最低的背后”为题,专门报道了医院医保工作经验并在全国医保办沙龙推广。心内科专门制定“低钠注射规范轮换教育流程”、设计低钠注射轮换工具、制作患者宣教卡片等系列措施,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皮下出血发生率效果显著;骨关节外科在临近护士站设立“重点病房”,加强对病情较重、高龄及手术后等医疗护理风险较大的患者的医疗护理,便于观察病情,万一有危情,可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,保障病人康复更安全;骨脊柱外科应用“大黄贴服神阙穴”中医护理适宜技术,结合床上排便训练,解决长期卧床患者容易腹胀便秘情况,取得良好效果,便秘发生率由之前的64.9%降低到23.7%,直接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,患者满意度达99.36%。医疗卫生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,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,改善服务质量,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,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,也是滨州市中心医院不懈努力的方向。


    就记者提问关于市中心医院成功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后,医院有哪些方便群众就医的新举措这一群众关心的问题,任鹏进行了介绍。一是门诊布局及流程更加优化。以新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启用为契机,从根本上改善了门诊医技服务流程,更好的满足了患者就医需求。根据相关专业功能科学设置门诊布局,方便患者就医。推行“医卡通”,完善挂号、看病、检查、取药环节的信息支持,减少患者等待时间。二是预约诊疗服务全面推开。实施电话、网络、微信、现场等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和分时段预约服务,常年实行无节假日门诊和弹性排班,专家坐诊信息提前在微信和门诊大厅电子屏公布。导医分诊、挂号收费等窗口提前半小时上班,专家提前半小时到岗。三是急诊绿色通道更加畅通。全新设计的急诊科布局更加合理科学,急救设备齐全,急诊流程更加优化。建立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协调机制,实行“先抢救、后付费”。修订完善了急性创伤、急性心肌梗死、急性心力衰竭、急性脑卒中、急性颅脑损伤、急性呼吸衰竭等病种的急救流程,加快了“六大中心”建设步伐。四是就医环境明显改善。为方便患者就医,与交通部门沟通协调,在院门口设立了公交车站点;在修建1.6万平方米停车场的基础上,又拆除部分老旧房屋倒出近1万平方米空地修建了第二大停车场,极大地缓解了患者就医停车难问题;门诊率先推出共享候诊座椅、共享轮椅、免费轮椅、平车接送等服务,对老年患者提供全程陪诊,免费提高热水、老花镜、针线包、雨伞、手机充电、测血压等便民服务。